前陣子去露營,露營區的場地設計有點不太好,營主在一個空間裡塞太多組客人,而每個空間又沒有區隔好,導致我們隔壁的鄰居因為太晚來,而紮營的場地變得很小,必須要靠左右兩邊的鄰居很近。
那個鄰居是一個小家庭,爸爸媽媽帶兩個國小的小女生來露營。一開始,我們就感受到那個氛圍不太對,因為爸爸一看他們的露營區很小,就有點不開心,把營主叫來先抱怨一番。後來過沒多久,因為共用垃圾桶的動線設計不佳,讓他的鄰居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才能丟到垃圾,又把營主叫來罵一次。之後整天都覺得鄰居的氣場特別低迷。
一直到我們在吃晚餐的時候,突然聽到鄰居已經開始收拾,決定退錢回家。你可以聽到爸爸在收拾的時候,非常地「用力」在收,一直聽到東西被摔到地上的聲音。媽媽和兩個小朋友都不敢吭聲,不小心擋到路還會被罵滾開。
看到這個場景,我和我妹都心有戚戚焉。因為以前我們家也曾上演過類似的場景。
我爸也不算是一個脾氣非常好的人。每次我們出去玩,只要有甚麼不順心的事,常常就是在考驗他的耐心。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們全家一起去吃一家西式餐廳,結果因為是特別節日,客人又同時間全部進去,出餐的速度非常慢。漸漸可以觀察到我爸的不滿情緒開始累積,跟服務生說了好幾次也沒用,我們大概等了30分鐘以上,主餐都還沒出。我爸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講話越來越大聲。
後來我爸終於受不了,宣布回家,不要吃了!最後也不忘在所有客人面前把店經理叫出來罵一頓,先出一口氣再說。
當我們情緒上來,生氣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的宣洩出來,如果對象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很容易恨不得讓他們知道我們在生氣。內心深處,你知道他們不會離你去,因為他們對你有情感連結。但是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不知不覺之中會身邊的人建立距離感,大家就會越來越遠。
以上面露營的故事來說,媽媽可能會因為怕爸爸生氣,而隱忍自己的情緒。而爸爸這樣的情緒發洩,尤其對小朋友的影響更大,因為在成長階段,我們就是無條件的接受我們生長環境給我們的東西。
像我就發現,我超級怕別人生氣,尤其在我還沒有完全信任別人時,我就無法完全的表達自己,只因為害怕自己說出的某些話會讓人不喜歡或不開心。
或是當有人在進行溝通的時候,我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我深怕火爆場面一觸即發,但其實大家只是在互相表達意見而已,我到近幾年才知道,不同意見互相溝通,不需要用爭吵的,也不需要要讓對方一定要聽從我的意見。
而爸爸的個性也影響我,讓我常常會在不順心的時候感到急躁。
現在當我知道我有情緒、心中有一座火山即將要爆發,或講話漸漸大聲之後,我在我可以察覺自己的快要生氣或是已經生氣時候,我就會練習問自己,你在生氣什麼? 事情還有什麼其他的解決方式? 我這樣生氣有用嗎? 會不會影響到別人? 對方為什麼為這樣做,我們是不是可以做其他的選擇? 為什麼一定要照你的方式走?
生氣的情緒發洩出來,強迫別人接收你的情緒一點好處都沒有。
最後,提醒大家一個重點就是,要接受自己會有生氣的情緒,不管甚麼樣的情緒都是很正常的。不用又對自己生氣覺得「我怎麼會生氣」或甚至反過來賭氣說「我沒有在生氣!(講話超大聲)」。
情緒只是在提醒我們觀照自己,自己的內心是不是勾到什麼以前的回憶和經驗,記得用第三者個角度回去看,釋放那些情緒。練習會讓我們越來越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