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是一個可愛的網友提議的。我那時候看到愛自己,其實有點覺得,愛自己不是已經講到爛了嗎?真的不知道還要講什麼。但小我比較冷靜了之後,突然又覺得,我好像很少真正的去探討愛自己這個議題。
之前我有說,我覺得愛自己對我來說是一個一生的議題。因為它涵蓋的面向太廣了!我自己也還在人生的各個面向努力,比如說外在的愛自己,可能是就是愛你的所有的外表和樣貌、愛自己素顏和裸體的樣子。最近也越來越多年輕人在社群平台呼籲這件事。我都覺得很棒。不過,我覺得愛自己的外在這件事,還是要先回到內在,自己夠不夠愛自己的內在。當你完全的愛自己的內在,愛自己的外在就是自然而生的事情。
所以我今天不是要探討愛我們的外在,或是透過外在的事情來愛自己,而是我們如何愛自己的內在。
這篇文章你會了解到...
為什麼愛自己的程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愛自己這個議題,一直以來都被炒得沸沸揚揚。感覺幾乎每個女生都知道要愛自己?但有大部分的人對於愛自己的概念是從哪裡來的?也許有一部分是來自廣告:
「你一定要買這個東西,寵愛自己。」
「要對自己好,才叫愛自己!」
「平常已經夠累了,就是要買或吃這個東西來犒賞自己。」
或者是像茱莉亞羅勃茲演的《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部片那樣,去體驗人生,愛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我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有一段時間,我還自認為是心靈層次上,我是很足夠愛自己的。那時候,我會把愛自己跟潔身自愛綁再一起。我不會讓自己隨便進入一段感情,或者是,不會讓別人傷害我。我以前都會覺得身邊的:姊妹可以清醒一點嗎?明明這個男的就是渣男或是渣女。平常那麼聰明的人怎麼會瞬間眼瞎?為什麼還要這樣傷害自己,讓自己哭得很傷心?現在回想,我發現我常以一種很清高的角度來看待愛自己。
現在在閱讀文章的你可以想想,你對於愛自己的定義是什麼呢?
愛自己的定義是什麼?
我曾經聽過有人說:「你們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愛在那邊說愛自己、做自己。到底什麼叫做愛自己、做自己?自己到底是誰呀?」我當時頭腦當機,因為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阿不就是我嗎?但你是誰啊?是誰定義你?
社會學家 查爾斯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曾經說過:
「 我不是你眼中認為的我。我也不是我眼中認為的我 。我是我認為你認為的我。」 (“I am not what I think I am, and I am not what you think I am. I am what I think you think I am.”)
意思就是,我們會用別人眼中的自己、感覺別人對我們的樣子,去覺得自己是怎麼樣的。
但其實別人眼中的樣子從哪裡來?是我們自己投射出來的。我們怎麼樣看待自己,就會投射給他人,他人再經由他的方式,反射回來給我們。
比如說,如果我的淺意識覺得我自己很醜,你可能就會把這樣的能量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對方就會用各種方式批評你,「阿,你最近怎麼變胖了」「我覺得你怎樣比較好看」,然後你自己就會覺得我真的好胖。就一直這樣無限循環下去。
但是這邊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先說壞消息好了,壞消息就是,當你沒有發現你自己怎麼看待自己的,或者是你的淺意識裡到底是什麼東西在運作,你可能就會讓這個回圈一直循環下去。
但好消息是,當我們發現了,我們就可以打破這個循環!而這個打破投射循環的癥結點就在自己的身上!
當我們可以發現我們自己再怎麼想自己,怎麼對待自己,怎麼跟自己對話,我們的淺意識裡到底在創造什麼的時候,我們是有能力改變我們的生活的。
當我們可以真正的愛自己的時候,其實你的生活就會完全的改變。
那愛自己是什麼?
以下有幾點可能是你可以幫助自己覺察自己有沒有愛自己的幾個覺察點:
你是怎麼跟自己說話的?
我們平常頭腦裡都會有很多的聲音,但通常我們都只會覺得這些想法很煩或者是覺得自己很多小劇場。但我們可以多去覺察、注意,你都在對自己說什麼,或者是那些聲音都在說什麼?你的小劇場在演什麼?
比如說,當你表現不好的時候,你可能跟自己說:「你怎麼搞砸了。」表現好的時候又跟自己說:「也還好吧,剛好很幸運吧,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吧?」你是不是很多自我責備和責罵?你都在告訴你自己什麼?
比如有人跟你說:「妳好漂亮!」的時候,你心裡面冒出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是真心地收下,還是覺得:「你不要再說一些客套的話了。」
如果你看到你很欣賞、你覺得很厲害的人的時候,你心裡怎麼跟自己講話?會不會是說:「我永遠不可能像他那樣。」「我好爛。」「我做的事情根本沒用。」
光是單單要去覺察自己跟自己說的每一句話,就是一個很好愛自己的開始。
你可能會發現,你平常都在告訴你自己一些很難聽,你完全不會跟別人這樣說的話,但是你卻對你自己說了。那既然你都不會對人家這樣說了,為什麼你要對自己說呢?
又例如,當我上一段說:「一切的問題都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對自己是什麼樣的想法?會不會反而覺得:「原來都是我的錯…」,然後反而越往下墜。這邊不是講來讓大家越覺察越自責的,想說啊,我怎麼都這樣,我怎麼都這樣想自己。不是這樣。只是要你去看到你這樣想自己,之後我們也要知道我們不用這樣對自己說、我們其實可以特意地去選擇、去做一個轉換。
我們可以透過自省,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好,但是我們不用自責。這中間的界線可能很模糊,這個要由你自己去拿捏。當你跟你自己說完反省的話,你是去做出改變呢?還是你停留在原地不停地反省?我們要有意識把自己拉回來。
我們的能量就是會上上下下。允許自己有這些上上下下的時候。想哭的時候哭、想生氣的時候生氣。我在有情緒的時候,我都會跟對方說,我現在就是很想要大哭,請給我一個晚上的時間,我明天再跟你說。
讓自己在這個情緒裡面一下子。給自己一段時間,同時也知道等你消化完了之後,你會再回來,你只是需要用一種健康的方式去釋放這些情緒,你自己會找到適合的時間回來,然後開始去看到你可以做的。
你了解自己嗎?
我相信很多女性朋友應該都有經歷過國高中女生小圈圈時期對嗎?
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我從小,就常常被長輩誇長得很漂亮,我自己默默地也覺得,自己應該不錯吧?
結果到國中我讀女校,高中我讀女生比例大概是 95% 的學校。這是一個大家會開始評論外在條件的一個時期,開始有班花、校花、系花的出現,開始有那些長得很漂亮、眼睛很大、很會打扮又有很多男生或女生追的女生出現。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怎麼都沒有人說我很漂亮?我是不是不夠美?為什麼都沒有人注意到我?加上小時候很愛亂吃,幾乎每天一杯手搖。身材因此開始比較肉肉的,然後臉上冒很多青春痘。看鏡子裡面的自己,我就會覺得自己完全比不上別人。加上會有很多同學開始開我玩笑。有些臭直男就會故意來捏我的肉啊,過了一個暑假就有同學告訴我:「你最近吃比較好吼?」之類的。我前幾天穿吊嘎,看到我自己手臂的肉,就想到以前都會跟朋友站在全身鏡前面,然後就各自在那邊捏自己的肉,然後自怨自哀說:「吼,你看我這裡的肉,我真的很想把它切掉。」
經過了一段學習的過程,才開始學會欣賞自己。會去愛自己所有溢出來的肉,因為它其實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嘛。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人,有各式各樣的身形,我們卻覺得我們只能是一種身型。而且每個地區的人對身形的看法都不一樣。在南美、美國就會覺得屁股很大很美,很性感。但在台灣這就不太受歡迎。
我青春期的時候就一直對自己的外表很沒有自信。一直到去德國念書以後,我居然被外國人羨慕我的頭髮,就是很普通完全沒有燙的黑色的頭髮!我以前還會嫌自己有自然捲,結果他們每次都誇我:「你的頭髮好美。」「你的眼睛好美。」「你應該是你們台灣人的美女吧。」-我超級傻眼。我想說… 你們是沒看過亞洲人是不是,隨便一個女生就說美女…
但我那時候也才發現我是怎麼在看待我自己的。我把自己嫌的一無是處,然後其實在不同人的眼裡,我居然是漂亮的。那為什麼我不能愛我自己?
不過這邊就有一個陷阱。
從我國高中到我出國,我對於自己的自信心,都是來自於外面的人對我的評價。就像我上一段講到的,我們會用別人眼中的自己,去決定自己是怎麼樣的。我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在別人的身上,看別人怎麼看我們,或者是看別人的舉止來決定我們自己。比如說,當媽媽在誇獎別人的時候,我心裡都會很生氣,因為我有一個奇怪的信念叫做:是不是我很不好。
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並不是很了解,對自己的定義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所以我們就會靠外面的人對我們的觀點,去決定我們這個人。
就連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可能都是別人幫我們決定。當我們不夠了解自己、不太愛自己,我們就會很依靠他人。這個要講可以講很多。
比如說,父母跟你說你應該要往那種職業走,才會比較能賺錢,你就去了。因為同時你不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朋友跟你說,你穿這件衣服不好看,你就相信了,而且還覺得自己真的身材很不好。因為你不了解自己的樣子,不能接受自己的全部,所以你他人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但這有可能只是他的主觀意見,不代表就是真的。
當我們都不夠了解自己,我們怎麼愛自己?我們無從愛起。因為我們都是聽別人對我們自己的定義。當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是自己的所有特質是什麼,他人說一句話,你就信了。所以,多多去探索自己,去了解和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樣子。別人一句三言兩語丟過來,我們是不會受傷、也不會被動搖的,因為我們很確定我們自己是誰。
你怎麼讓別人對你說話,你怎麼讓別人對待你,你多想要取悅別人
我覺得其實前兩項是比較核心的概念,但接下來這幾個一些行為特徵,也可以讓你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夠愛自己。
第一個,你怎麼讓別人跟你說話。
你平常都是怎麼在溝通的?你是不是都是讓別人對你與取予求,雖然不高興,但是你也悶在心裡,不敢講出來。還是你就發發牢騷,但是還是去做了「煩誒,啊你自己不會用喔?」但是轉身還是自己去用了。或是你都將別人的情緒當成是你自己的錯。這也關係到下一個就是 — 你多想要取悅別人?
很多人都是心地很善良,想說:「沒關係,我幫別人多做一點,我符合他想要的期待多一點,他開心我才能開心。」(通常不會頭腦真的有這樣的聲音,但是淺意識可能是這樣。)還有一些比較消極的是說:「啊,算了,就這樣吧。」其實深層的害怕可能是怕對方不開心,或是怕被誤解、怕衝突。
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你是發號施令的那個。都是你在要求別人,都是你再把情緒倒到他人的人上。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都會帶一些憤怒,但這個憤怒底下,有可能是隱藏的對自己的自卑,所以他必須要先先發制人。
愛自己和自大自私是有差別的。我們可以愛自己,但是同時不自大和自私。愛自己是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或是可以是什麼樣子,告訴然後接納自己的所有面貌,可以為自己挺身而出但是保持彈性。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是沒有壓力或怨言的。不是給對方予取予求,我們有自己的界線,所以對方知道他做到什麼程度就必須適可而止。
如果你常常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到無可奈何,感到無力、壓力,那我們可能要再好好的靜下心來,去審視自己的界線。但我們也不是只關注在自己的身上,覺得一切都是關乎於你,就小我過大,小我不平衡,這也不是愛自己,這可能會變成自戀。所以這中間的這條線,自己要去釐清。